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院文化

对联漫谈与撷趣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05日

  肥城市人民法院  曲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若星河。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精彩叠呈。在这众多的文学体裁中,我更钟爱贯穿于其中的另一种文学形式――对联。

  对联的基础是汉语和汉字,世界上唯中国独有。这种方块的表意文字,在对联的美学特征上,体现了整齐美、对称美、韵律美与和谐美。对联要求在极其简约的文字中,浓缩丰富情感的思想内涵,达到文字的精纯,以一字胜百字,一句胜千句,这种炼字炼句功夫的提纯与高度概括,使一副对联达到一篇诗文所能达到的效果,展现出中国文字的包容与张力,堪称奇妙。

  对联起源于“桃符”。宋代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联,是对联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中原地区民间每逢春节,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或画像,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再后来,造纸术发明之后,就把联语写在纸上,张贴于门侧。据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对联是由律诗和各种文体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北宋时期,对联也开始用于文学作品中,元末明初,又发展到章回小说的标题也用对联。《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及《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无不如此。

  对联按用途分为春联、楹联、贺联、挽联、赠联、中堂联等;按艺术特点分为叠字联、顶针联、嵌字联、拆字联、谐趣联、回文联、无情对等。下面,就本人自我感觉不错的对联作一辑录,与诸位共赏。

  中秋、国庆刚过,先看几副与此相关的对联:

  举国庆国庆

  出对联对联

  中秋节国庆节,节节喜庆节节高;

  芙蓉饼荷叶饼,饼饼团圆饼饼香。

  碧空月圆逐花影,龙灯笑舞闹中秋;

  国富民强显龙威,彩旗飘扬迎国庆。

  下面从字数少的名对谈起:

  岳峻

  湘清

  为左辅题胡南长沙城南书院联。岳:指岳麓,湘:指湘江。虽寥寥四字,于写景之外,当喻此中往来之人。

  张之洞

  陶然亭

  这种上、下联意义迥然不同,而字面却足以对仗的形式称为“无情对”。张之洞是清末名臣,陶然亭是北京名胜,两者意思相去甚远,但字面相对贴切:“张”、“陶”都可作姓氏,又可作动词用;“之”、“然”均为虚字;“洞”、“亭”为同一类名词。

  霍去病

  辛弃疾

  一为西汉名将,一为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均寓意人们远离疾病的美好愿望。

  孙行者

  胡适之

  这是史学大师陈寅恪当年给清华考生出的试题。

  独角兽

  比目鱼

  此对我们小时候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读到过。

  君能使鬼

  人尽呼兄

  为旧时财神庙联。上联由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化来,下联借“孔方兄”的典故,两句专在“钱”上作文章而不言及“钱”字。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上联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所出,友人对出下联。“李”是果品名,恰与“花”相对。“先生”对“始放”,时态加动词相对完整,但下联联缀起来成“李先生”亦即对对方的尊称,可谓妙趣横生。此联亦为无情对佳作。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宋时辽国有“三光日月星”上联,无人能对,辽使便拿它为难苏轼。苏轼嘱仆从对以下联,以示大国人才辈出,虽仆从亦有文才。四诗:《诗经》有风、雅、颂,雅又分大雅、小雅,所以苏轼以风、雅、颂为“四诗”,极为巧思。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三强”指战国时韩、赵、魏三个强国,“九章”是我国古代一本记载勾股定理的数学著作,而同时又有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三强和赵九章,真是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谢子修所作联。作者为作家冰心的祖父。联语讲对物质欲望要知足,对于学问、事业则永不满足;人生要有所作为,而不合正义之事则坚决不做。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山西霍县淮阴侯墓对联。上联说的是这样一段史实:萧何是最了解韩信的人,汉高祖二年,韩信因萧何的力荐,拜为大将;十二年正月,却又因萧何的用计,为吕后所杀。所以历来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说。下联所说的“两妇人”,一个是曾施食周济韩信的漂母,一个是诱杀韩信的吕后。这副对联实际上概括了韩信的一生,他的落泊、得志直至被杀,以及他的成败存亡所涉及的三个关键性的人物。这对于游客了解韩信其人,是很有帮助的。本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传为金圣叹临刑前,其子送行,金圣叹作此联。“莲”谐“怜”,“梨”谐“离”。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旧时北京天然居酒楼所悬联,为著名的回文流水对。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郎中王若俨,俨若王中郎。

  回文无情对。郎中:旧时北京对医生的称呼。王若俨:旧时北京名医。中郎:官职名。这是较早出现的一副,后上联又有新的对语: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游夜总会,会总夜游人。

  水清鱼读月

  林静鸟谈天

  台北阳明公园联。一“读”一“谈”,将鱼鸟拟人化,新奇可爱。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中国军民经八年抗战,日本投降。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胜利后还都南京,报端发表这一国名地名集联,读来脍炙人口。“捷克”、“重庆”、“成都”皆为活用(“成都”即“再成国都”之意。)

  谢谢谢添添酒

  比比比干干杯

  一次文坛聚会上,导演谢添为一位好友斟酒,此人见此情景,笑出一联:“谢谢谢添添酒;”当时无人以对,后有一楹联高手,借用商代名相“比干”对出下联:“比比比干干杯。”斟酒对干杯,意境统一,对仗工整,实为妙联。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康有为挽谭嗣同联。谭嗣同字复生。上联表示对死者的哀痛心情,下联抒发自己的悲观、无奈。挽联而嵌入双方名字,尚属少见。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清代阮元布袍草履游扬州平山堂,方丈初不甚有礼,只以“坐、茶”应之。通过姓氏,以为是阮元族人,态度趋好。后知为阮元,连呼“请上坐”、“泡好茶”,并乞书联,阮元即以方丈前后招呼语书成此联。僧人前倨后恭之态跃然纸上。

  佛山香敬香山佛

  翁源乳养乳源翁

  地名回文联。上联的“佛山”、“香山”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地名,下联的“翁源”、“乳源”是广东韶关的地名。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清末何淡如撰无情对。下联既为三国国名,又可望文生义与上联相对,有匪夷所思之妙。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清末的一副讽刺联。当时李鸿章任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翁同和任户部尚书,古称大司农。联中“合肥”、“常熟”是两人的籍贯,又义含双关,说他们俩“肥”了,“熟”了,而不管世间的“瘦”和“荒”。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中最著名的深具哲理的对联。

  到此皆洁身之士

  相对乃忘形之交

  洗澡堂联,寥寥十四字便把此处风物提示的淋漓尽致。文字既典雅,又新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熟地呼童锄芍药

  常山有客采芙蓉

  旧时中药店联。联中嵌中药名。

  二河两岸双江口

  单人独马一杆枪

  国歌词作者田汉,家乡湖南长沙东乡有一地方叫“双江口”,上联在当地流传已广,多年来无人对出下联。少时田汉读书用功,喜读唐诗,在小学时就对上了此下联。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联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去年在党校学习,异地教学期间,参观了重建的江西南昌滕王阁,未进门先看到正门两侧大柱上毛泽东手书的该联,毛主席遒劲飘逸的书法,配上王勃的千古名句,一种舒爽、惬意的美感油然而生心底。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萧和。

  古时一武将和一文官饮酒对句,武将出上联,意谓文官“鲁肃”不如武将“樊哙”。文官对以下联,言明武将“狄青”难比文官“萧何”。上、下联各谐音藏文、武两人名,意在音中,令人回味无穷。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此联为数字与拆字格相融合。

  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上下联各嵌入三味中药名,对帐工整,形象逼真。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徐松驾清仁宗嘉庆寿联。以清开国至嘉庆年号为对,且上下相连、前后有序,怡然理顺。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画家刘海粟书斋集句联。联语写出主人晚年生活的平静心态。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此以字形为联,语带双关,讽刺高官及役卒。“琴瑟琵琶”皆为王字头,面目相同,故有上联;下联“魑魅魍魉”则于鬼旁之外,“离、未、罔、两”四字各不相同,故称各自肚肠。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放;

  自上而下读左传,书向右翻。

  上、下联分别用“南、北、西、东”和“上、下、左、右”八个方位。古代书籍文字竖排,读时自上而下,书页向右翻过,此与现代简体横排书籍有所不同。作者以《左传》对“西瓜”却以雅对俗,尤觉有趣。

  曹孟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

  石达开师寂金陵,陈静李宁。

  上联巧用三国典故,道出赤壁之战,魏、蜀、吴(曹、刘、孙)三方各自心态,而其中又含有刘欢、孙悦二位歌手名字。下联借用太平天国的“天京变乱”事件,石达开平定动乱,班师回朝,使得太平军首领陈玉成、李秀成安定放心了。陈静乃是世界女乒冠军,李宁则是世界体操王子。金陵对赤壁工整,文艺明星对体坛冠军恰当,令人称绝。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是刘。

  此为清道光间四川才子刘乃香赴平江拜访李元度,两人见面相互请教姓氏时应答语。骑青牛:相传老子(李耳)曾骑青牛过函谷关(原为秦关),留下《道德经》五千言。斩白蛇:汉高祖刘邦起义之初曾有斩白蛇之举。上联李元度有意自称为“老子”,即父亲;下联刘乃香还讥,“高祖”则较父辈又高了三代,一副不依不饶的架式。

  伊一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宰相;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大夫。

  拆字格对联。上联由来已久,下联为宋刘贡父所对。伊尹:商代大臣,曾助汤灭夏桀,为宰相,力倡法治。冯驯:汉人,官居五马大夫。此联因历史人物作拆字格,而能切合人物身份,且数字亦皆相合,极为难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语出《易经》,点明乾坤二卦的最大特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联由老子《道德经》中集句而来,浑然天成,意义深长。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唐代才女薛涛在成都锦江南岸有吟诗楼,与杜甫的浣花草堂遥遥相对。吟诗楼后废圮,后人在遗址建望江楼以作纪念。有人出了上联,几百年过去,却无人成对。直到20世纪30年代成都城郊发现一口古井,井旁古碑刻有“印月”二字,遂有人由此得到灵感,对出了这千古绝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夫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此联相传为张之洞、梁启超所作。上联张之洞以“四水”(江淮河汉)、“四时”(春夏秋冬)为题引出联句,意在提出问题发难。下联梁启超则以“三教”(儒释道)、“三才”(天地人)展对,不卑不亢对答。上联有意刁难,下联借题言志,上、下联呼应缜密,在内容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

  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画吾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贴,

  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清书画家邓石如自题碧山书屋联。历数湖海山水胜迹、往昔名家著述,联中有画,不让王摩诘,为古今长联别出一格者。

  行笔至此,对联越来越长,据统计,所知最长的一副对联为清钟耘舫所写,共计1612字。但最著名、最为脍灸人口的长联是清代孙髯为昆明大观楼撰写的名联,上、下联各90字,共180字,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深刻。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详述。

  最后,再说一下近现代的两副绝对的上联:

  一副上联为: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流传已广,系回文联,未见到对出好的下联。节前浏览高新区法院内网,看到殷桂海法官对出的下联:

  部队医务兵务医队部

  反复回味,感觉尚可。可见殷法官为善于思考之人。

  另有一上联:

  今世进士尽是近视

  两字一重,意为现在的高材生都是近视眼,尚未见到对出下联,诸位如见到有人对出下联,望予推荐或尝试自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