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院文化

品味经典,感受“法”之魅力 ——读《论法的精神》有感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27日

宁阳法院 马晓彤 

17225862923413938

如果有一本书能被称为“法律的百科全书”,那一定是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他们存在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法”,学生时代读之,让我对“法”的含义有了基本认知,工作后重温,更深感其知识广博与思想深邃。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历经14年创作而成的政治哲学著作,书中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载入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这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刻见解的作品,其内容广博、理论深刻、思想前瞻、影响深远。在这部著作中,孟德斯鸠展现了其卓越的洞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将法律与政体、自由、地域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后来的社会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书中对于法律的定义及其在不同国家和时代的制度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法律与社会形态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法律体系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尽管这是一部十八世纪的作品,但书中关于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政府形式与法律适应性等问题的讨论,对于现代法治国家的构建和公民权利的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17225860265582502

坐落于延安革命纪念馆的雕塑《延安窑洞对》 

“一切拥有权力者,皆会滥权”,阅读此书,没有人不对该经典名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所震撼,它奠定了“将权力关进笼子”的思想基础。此句衍生出的“权力制衡”原则,完美体现在1787年确立的美国宪法中,使得“三权分立”成为美国的立国之基。而我国作为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治权”建设上亦探索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1945年7月,面对黄炎培提出的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毛主席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即“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革命历史上著名的“窑洞对”,是我党对如何有效规范权力运行、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行的初步探索。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为适应新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给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实践,中国共产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将权力紧紧关进制度的牢笼。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让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纪律严明,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群众对法治尊崇敬仰,这正是对孟德斯鸠“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的信仰和承认”的有力印证。

17225860959253859

“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作为法院人读至此句有更深的领悟。孟德斯鸠认为,对一个人的不公,所显示出来的是制度逻辑,这种逻辑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10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审判是守护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其他领域的不公并不十分可怕,因为人民群众坚信还有一个说理的地方——人民法院,正义还有最终矫正的场所。因此,作为法院人,对公平正义的守护必将是终身使命,守护好每一个案件的公平正义,就是对法治权威的最有力维护。

总而言之,《论法的精神》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和深思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信息,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更激发了人们对于法律、政治和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让处于不同成长阶段、各个工作领域的人,都能得到不一样的领悟。这,便是经典书目《论法的精神》的独特魅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