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司法担当 服务保障改革部署落地落实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3日 | ||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孙晋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全会强调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这对人民法院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更重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以九分落实把全会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法院力量。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思想理念引领 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是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全员轮训等方式,学深悟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根本保证等内容,不断更新司法理念,及时跟上适应改革发展要求。二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通过原原本本学习、融会贯通笃行,进一步增强对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势的理性认识,持续健全完善党对司法工作绝对领导的制度机制,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深刻把握党中央部署各项改革的深层次考量,更好落实到司法审判工作中。 依法履行审判职责 优化法治服务保障 全会统筹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系统部署300多项改革任务,这些举措需要人民法院直接落实或者提供司法保障实现。要紧扣改革之需强化司法供给,坚定不移为各项改革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一是以更实举措精准对接重大改革事项。围绕服务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金融、知识产权、破产等审判职能,进一步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努力在助推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围绕服务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聚焦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面落实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理,完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与补偿机制,制定《服务保障黄河先行区建设16条措施》,稳步推进泰山“双遗产”司法保护,促推优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围绕服务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与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泰安”建设相结合,锚定锻造“国泰民安”治理品牌、争创“长安杯”目标,认真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以更高标准抓好办案主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价值和追求。探索建立“小案不小办”长效机制,强化“如我在诉”思想行动自觉,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最佳裁判方案,实现案件办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三是以更深府院联动凝聚改革攻坚合力。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显著特征。着眼于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有机衔接、形成合力,与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深化府院联动工作意见》,构建府院联动“345”工作机制,在促推深化改革中更好地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效能叠加。 对标对表改革要求 健全司法体制机制 健全司法体制机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全会提出的一系列司法改革举措,直指影响公正司法的深层次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抓好改革任务落实。一是准确把握司法改革规律。坚持案件审理和促推治理并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在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基础上做实“抓前端、治未病”。认真落实审执分离改革要求,加大交叉执行力度,持续深化知识产权、环境资源、少年审判等“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不断提升严格公正司法能力。二是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一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落实落细审判组织法定职责,抓细抓实数据会商,健全完善对下指导机制,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在深化改革中一体把握放权与监督的关系,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知、可信。三是构建“大管理”格局。贯通审判管理与政务管理、队伍管理,统筹落实“三晒一评一公开”“两张清单”“七看七评估”工作,做实全员考核,激发内生动力。完善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机关党建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转化。做实严管厚爱,强化日常监管,以自我革命锻造作风优良过硬铁军。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