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动态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用“四心”擦亮服务窗口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07月03日

    人们总爱把法院的立案信访部门形象化地比作窗口。的确,立案庭是法院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民众通往正义殿堂的大门。立案法官的责任也就变得重大,他们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仅要有处事不惊的深厚个人修养,更要有像百科全书一样全面扎实的业务知识,否则就会影响法院在民众心中的形象。立案庭的法官们凭借着对法律的忠诚,用我们的热心、耐心、细心、诚心处理每件案件的同时,赢得了当事人的称赞,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胸怀爱民之心,坚持司法为民,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这需要我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2013年的冬日,在凛冽的寒风中,经常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出现在法院的南门大厅,不知是因为年龄大了还是不了解相关的法律程序,她每次来了都不找相关的庭室,而是要么坐在南门台阶要么坐在门厅里,立案兼信访的负责人陈建梅庭长闻讯后,将老人劝进接待室,陈庭长端了一杯热水,送到老人面前说:“天这么冷,喝杯水暖和一下,有什么事,您慢慢说。”在和善的陈庭长面前,无助的老人讲述了自己的情况,老人现年78岁,老伴早已去世,其自述有四个儿子,但都不对老人履行赡养义务。老人到法院来是想让法院帮助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十几年前老人便因为赡养问题向法院起诉过,但孩子们至今仍不向老人履行赡养义务。老人显得很绝望,“你们给我要到养老钱,我就和孩子们脱离母子关系,我希望自己住到养老院里去”。说完,老人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扒拉出一堆凌乱的材料,望着激动的老人,陈庭长立刻认真审查起老人提供的材料。拿着法院于1998年出具的调解书看到当时约定的赡养费金额是每月20元,陈庭长建议老人起诉增加赡养费,紧接着她又给予老人详细的诉讼指导,因为老人年事已高,相关材料手续不知如何办理,陈庭长又辗转找到了利津县法律援助中心的电话,向其说明了老人的情况,一番交涉后,援助中心同意老人过去办理相关的法律援助手续。在法院审理这起案件的过程中,陈庭长仍然关心着老人,不断向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此案已经结案,老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法律的维护。  

    贴心服务,角色换位,用热心转变作风。对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一生进入法院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为了能让普通民众通过这仅有的接触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公开公正与公平,立案服务窗口的法官对每个来访者都以诚相待,采用换位思考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帮助他们找出纠纷的症结所在,权衡利弊,解决问题。一天,一位焦急的老人来到了立案庭,接待他的王园园法官经过耐心询问得知老人同母异父的哥哥在银行有几笔存款,老人的哥哥不久前刚刚离世,老人作为其哥哥的唯一继承人理应享有对这几笔存款的继承权,但银行因为其内部制度,要求老人来法院,让法院为其开具其是唯一继承人的证明。老人表达诉求后,王园园法官向其解释法院是立案打官司的地方,不会不经审判给当事人开具证明的,同时建议老人起诉其他继承人或者去公证处公证。老人表示自己是唯一继承人,不知道要告谁,并且自己去过公证处,公证处工作人员表示像他这种情况不能办理公证。问题的解决似乎陷入了僵局。老人在多方求助无果后,把期望最后寄托在了法院,望着老人希冀的目光,立案王法官身感责任重大,一定不要辜负老人对法院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她当即决定让老人留下相关材料,帮其寻找进入诉讼的渠道。通过认真审查老人提交的材料,并翻阅相关资料,经过多次研究后,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老人可以以存款人继承人的身份起诉银行,要求银行履行付款义务。在确定解决方案后,王法官又详细向其讲明如何书写诉状,需要开具哪些证明等。在材料齐全后法院对老人的诉求给予立案受理。后来该案经民二庭调解结案,老人顺利领到了其哥哥在银行的存款。事后,老人向民二庭法官赠送了锦旗,这也是对法院整体工作高度评价。立案,是案件进入法院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立案案由准确了,案件的性质才能确定,适用什么样的法律法规也就相对明确了。这就要求立案法官一定要有深厚的法律功底,要了解和掌握方方面面的法律知识。立案庭全体法官高度重视业务学习,在立案的间隙挤出点滴时间充实业务知识,不断学习法律法规,并且对立案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主动同业务庭的法官交流、探讨。立案庭法官认真负责,指导当事人清晰诉求,才能使审判人员更容易固定案件焦点,少走或不走弯路,节约司法资源。每天到法院立案大厅来访来诉的人员络绎不绝,立案法官都要笑脸相迎,对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要耐下性子,用心听取其缺乏逻辑的叙述,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法律的规定,使其明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指导当事人正确表达诉求。法院不能立案或不宜立案处理的,还要给他们讲明原因和理由,指明解决纠纷的其他途径。  

    倾听当事人诉求,用耐心化解矛盾。立案法官不仅要有“耐”性,还得有“忍”功。当事人来法院打官司,一般都是在双方矛盾比较尖锐,难以自行调和的情况下才不得已而为之,往往会把情绪带到法院,首当其冲的就是立案接待的法官,当事人们一肚子怨气,可以说是一触即发的“炸药包”。还时常有一些当事人无故到立案庭嘟囔一阵、发泄一通,立案法官成了当事人的“出气筒”,但还是要带着满肚子的委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厌其烦地做解释工作。立案庭的高丽红法官,作为我们立案庭年纪最大,工作经验最丰富的大姐,在这个时候,总能发挥自己经验丰富和阅历深厚的优势,挺身而上,担当灭火人的角色,在一起人身权纠纷的立案过程中,原告家人情绪极其激动,在立案大厅大吵大闹,要求对被告人及其家属进行打击报复,言词中充满对法院及政府机关的不信任,仇视社会情绪极大,高丽红法官没有被当事人情绪左右,细下心来,耐心的同当事人解释,并凭借多年在刑事审判庭工作的经验,为当事人讲解民事与刑事程序的区别以及如何维权,在高法官耐心细致,和颜悦色的讲解下,当事人似乎被法官的耐心所感染了,火气慢慢消了,最后离开立案庭的时候,连连称谢,并且对自己不理智的行为向法官道歉。让立案庭工作人员欣慰的是,不少看似枯燥乏味的接待解释工作在润物无声中化解了纠纷,使当事人带着怨气而来,面带笑容而归。  

    司法为民,用细心优化服务。立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让当事人省心。立案庭提高服务意识,一身庄严的法官服,彰显着人民法院始终不渝秉公执法的坚强决心;洁白的衬衣,表明法官干警对群众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鲜红的领带,代表司法机关对国家、对人民的一颗赤诚的心。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雪雨,立案干警都要规范着装,庄重大方,并提前到岗,做好立案、接待前的准备工作。为了让当事人在立案阶段不多费一份心、不多跑一段路、不多花一分钱,在工作中,我们加强诉讼指导和帮助,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以当事人利益为本。对前来立案的当事人,符合立案条件的,即诉即立,对案件的诉讼风险、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举证期限、虚假诉讼风险等进行告知、提示,引导当事人正确参加诉讼。立案庭的每个工作人员,用细心优化服务,在细微之处彰显司法为民。  

    改进工作作风,我们更热心;优化司法服务,我们更细心;化解社会矛盾,我们更耐心;促进社会和谐,我们更诚心;提升司法公信力,让社会更安心。人生如一块香料,只有在坚持的信念为柴、坚守的行动为火的炙烤中才能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用四心擦亮服务窗口,用四心擦亮胸前的天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一直在努力! 

关闭